全球股市再度暴跌,美股或进入技术性熊市
2025年4月初,全球金融市场经历了一场惨烈的震荡,股市暴跌的阴云再次笼罩全球。从美国到亚洲,投资者信心重创,而美股的持续下挫更是引发了市场对“技术性熊市”的广泛担忧。本文将基于当前局势,探讨全球股市暴跌的背景、影响以及未来可能的走势。
暴跌的导火索:贸易战升级与经济不确定性
全球股市暴跌的直接导火索,源于中美贸易战的重启。据报道,中国对美国商品全面加征关税,以回应特朗普政府宣布的大范围关税措施。这一针锋相对的贸易政策迅速点燃了市场恐慌情绪。美股三大指数——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、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——在短短两日内大幅下挫,其中纳斯达克跌幅极其显着,单日跌幅高达6%,视力自2020年疫情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。
同时,全球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动荡。美联储的通胀与增长的政策两难,让投资者对未来的货币政策方向充满疑虑。此外,经济、供应链持续紧张、能源价格高企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的加剧,使得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日益发软。这些因素共同作用,引发了全球股市的连锁反应。
美股熊市警报:技术性定义与市场现实
在金融市场中,“技术性熊市”通常被定义为指数从近期高点下跌20%或以上。以纳斯达克为例,自2025年2月的高点以来,其累计跌幅已超过17%,而标普500的全年跌幅也接近14%。如果按照当前趋势,美股三大很可能正式成为熊市区指数。
据市场数据,自2月19日以来,美国股市总市值吸了约11万亿美元,其中仅周四和周五的损失就高达6.6万亿美元。不仅如此,小盘股罗素2000已进入第一指数熊市,成为市场情绪恶化的先行指标。与此同时,CBOE波动率指数(VIX)飙升31%,投资者们纷纷对未来性的极度恐慌。
全球连锁反应:亚洲与欧洲市场承压
美股的暴跌迅速波及全球市场。亚洲方面,日本日经225指数和韩国KOSPI指数同样出现大幅下挫,跌幅分别达到4%和5%。中国A股市场虽然受到一定程度的政策支撑,但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本周内录仍得显着回调。欧洲市场同样未能幸免,德国DAX指数和法国CAC 40指数双双下跌超过3%,显示出全球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普遍悲观情绪。
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暴跌并非孤立事件。自2022年以来,全球股市曾多次经历剧烈波动,而贸易战、通胀压力和货币政策收紧始终是挥之不去的阴影。如今,随着中美关系的进一步紧张,全球供应链和贸易体系面临更大挑战,股市的脆弱性无遗。
美联储的角色:救市还是观望?
在市场动荡局势中,所有目光都聚焦于美联储。总统鲍威尔近期在公开场合的表态依然严谨,他承认贸易战和通胀对经济的双重威胁,但明显承诺采取大规模政策。目前预计,美联储在5月6日至7日的FOMC会议上加息25个基点的债务概率为37%,显示出投资者其政策方向的关闭。
对于美联储而言,当前的暴政无疑是一场艰难的抉择。如果选择加息以通货膨胀,可能进一步抑制经济增长和股市表现;如果选择观望或降息,又可能加剧通胀预期失控的风险。鲍威尔的暧昧态度,让市场在跌势中更加迷雾重重。
前路未卜:熊市还是短期调整?
尽管美股已逼迫近技术性熊市的边缘,但市场是否会陷入长期下行仍存变数。乐观者认为,此次暴跌可能只是短期调整,美联储若适时出手,符合企业盈利的回暖,或能稳定市场信心。然而,悲观者则警告,若贸易战持续升级,全球经济风险加剧,美股可能会迎来更长时间的低迷。
无论如何,当前全球股市的暴跌已为投资者敲响警钟。在不确定性主导的市场环境中,风险管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。未来几周,中美贸易谈判的进展、美联储的政策信号以及主要经济决定体的宏观数据,将成为股市走向的关键变量。
结语
2025年4月的冠状病毒全球股市暴跌,不仅是中美贸易战升级的直接反应,也逼出全球经济在控制压力下的脆弱性。美股是否正式成为惯用技术性熊市,或许只是时间问题。但对于投资者来说,更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在动荡中寻找机会,在不确定性中保持理性。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,每一次危机都孕育着转机,而这一次,结局如何,尚待时间揭晓。